在金融海嘯過後,那些投資人回本了,甚至還有獲利?德盛安聯投信在7月初調查,「不停扣、且加碼」的基金投資者,賺錢比率高達50%,是賺最多的族群,但是這類大膽加碼的投資人,僅占全部受訪者的18%。
維持每月扣款的投資人,獲利比率達30.1%,「停扣」有獲利者僅20.1%,可見得當市場下跌時,「不停扣、且加碼」的績效遠比按兵不動或是停扣的投資人優異,是加速獲利的最佳投資方式。
德盛安聯日前委託104市調中心,特別針對1,243位25至45歲、從去年金融海嘯至今手中仍持有定期定額投資部位的上班族,進行一項大規模的線上問卷調查。
德盛安聯投信調查發現,在金融海嘯期間,暫停定期定額扣款的投資者高達55%,其中暫停扣款的投資人中,有三成在2008年9、10月就停扣,緊接著有一半(50.2%)的人,在11、12月暫停扣款,可見得八成的暫停扣款投資人,在金融風暴發生的三個月內,就調整手中的基金,這三個月也是投資人是否能克服人性弱點的關鍵期。
在金融風暴之後,未來投資人投資定期定額基金時,考量的前三名因素分別為分散風險(59%)、投資題材與趨勢(58%)與過去績效(47%),其中,女性最重視的是重視風險,而男性最重視的是投資題材與趨勢。
德盛安聯調調查也發現,有接近八成的受訪者認為,自己屬於穩健或保守的投資人,不過當問及「未來一年想要投資的基金時」,前三個選項依序是:產業型基金如原物料、黃金、綠能(50.2%)、全球股票型基金(35.2%),以及單一市場基金如中國、台灣、金磚四國等(30.3%),皆是高波動的基金,顯示投資人對自己投資屬性認知與投資行為出現落差,往往讓自己的投資曝露在風險中。
這份調查的受訪者,以未婚占56%居多,其中教育程度為大學者占50.3%最高,而年收入有四成是在31至50萬元之間。至於實際共同基金扣款狀況,有高達五成受訪者每月扣款基金數一至兩檔,扣款金額多為3,000至5,000元。
【2009/08/26 經濟日報】